1984年6月,一纸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文件来到大巴山沟里,在此开展三线建设任务的00363部队540多名军人将面临转业。当初在“好人好马上三线”时代号召下来到万源062基地开展建设任务的这支基建工程兵队伍,在此已奋战了8年,062基地的公路、厂房、招待所、水压房、职工宿舍等都是这支队伍肩挑背扛建起来的。
这支部队自 1965年组建以来,一直从事国防工程和国防三线建设,履行过国际主义义务,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,受到过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。1984年,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七次大裁军,00363部队集体转业到了当时的中国工业部062基地,更名为四川6686体育官网网页版公司,从此脱下军装穿上工装,从一名军人正式成为一名人。
“兵改工”意味着这支队伍从此将由“吃大锅饭”变成“自己找米下锅”,500多人的队伍里大多数是20出头的年轻人,此时虽然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,但多年来的军旅生活,已经让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深铭刻在了脑海里,流淌在血液里了 ,大家互相鼓劲,最后得出 2个字 “开干” 。
随后,公司着手开展一系列改革。首先是抓思想教育,给职工讲清面临的形势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,并抓好职工培训 ,提升业务能力 。随后,在继续做好 062、064两基地新建、改建、扩建工程施工的同时,大胆走出去,主动进入社会建筑市场,除了承接万源当地施工工程,公司还派出团队北上安康,当时安康刚经历过特大洪灾,公司积极参与到了灾后重建工作中;同时南下重庆,承接了重庆钢铁公司铸铁机厂房项目及成渝高速荣昌段。
被时代浪潮裹挟着一步步艰难前行的建筑,凭着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完成了从军人到工人的角色转变。
刚撤改那几年,工程承建的不稳定性,让公司经营面临着重重困难。发不起工资时还要管基地借钱维持。此时,当初天南地北聚集到山沟里的年轻人,很多在当地娶了媳妇安了家,连带着家眷,大家想尽办法赚钱,最困难的时候,自己养猪、种菜,不仅填饱了肚子,还能变卖赚一点钱。
很快,便等来转机。 1990年11月,工业部正式批准062基地调迁成都龙泉驿,征地3000余亩。如果能承建基地建设项目,对航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。公司领导商议后一致决定前往龙泉驿,副经理陈志杰一行3人连夜坐上了开往成都的火车。
陈志杰在 062基地基建工程处办公室呆了3天,表态度、下战书,终于等来了基建工程处的决定:给航建2栋楼作为“考验工程”,做好了再说后续。
陈志杰一行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万源,当时公司刚领到一笔发射成功的奖金共 2000元,这笔钱就作为了“创业资金”。随后挑选精兵强将组成项目施工队,2天后航建的工程车以及载着这支队伍的运输车浩浩荡荡从万源出发,这支承载着希望的队伍怀着必胜的决心来到了成都。
90年代初,航建 没有劳务班组,我们 的职工即是技术人员也是 劳务 人员,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肩膀,用汗水浇灌建筑。与此同时生活区还有当地一些知名企业在施工,大家暗暗地较着劲。
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工地平常的一天迎来了当时七基部、 062基地、区政府组成的专项检查队,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各单位施工现场进行 了 突击检查,随后召集各单位召开总结会,工程指挥部的一名专家说 “整个现场只有一家单位最符合 施工 要求,就是塔吊上有红色旗帜的单位 ……”台下航建的职工忍不住欢呼起来,是的,飘扬着红色旗帜的是航建,航建在同行中出名了。后来生活区建设完成后还有一句话流传在工人之间,工人们说自己能判断出 那些 楼是航建修的,因为 “航建修的房子墙上的孔都特别难打。”
圆满完成了 “考验工程”,基地终于放心将工业区和生活区建设交到航建手上。1992年8月,航建的大型机械不断从万源开往龙泉,工业区第一批土石方队伍进场了。现在一马平川的工业区,当年可不是这个样子的,不仅有山有田,还有居民在此生活。随后开始居民拆迁、土石方开挖,航建主力队伍都扎在此处,将部队能打胜仗、敢打硬仗的信念注入每一块砖瓦,在精神的熏陶下,先后完成了专用厂房、学校、医院等项目及生活区房屋、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。为航建在成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,也让航建不断与交汇融合,从此“人 ” 三个字真正地烙印在了航建人心里。
1993年11月,公司决定搬迁龙泉驿,崭新的解放牌440货车往来于万源和龙泉之间,历经1个多月,公司100多户职工终于在春节前夕完成了搬迁工作。航建人抓住三线调迁的重要机遇,完成了从巴山腹地到龙泉山下的历史变迁。
1994年春节, 职工及家属们刚到龙泉的第一个重要节日,那时候生活区还没有交付,大家租住在当地农户的房子里。 陈志杰骑着自行车载着 满满的 慰问品前 往 慰问,路上 不幸 遭遇车祸,失去了年轻的生命。他的离去让职工们痛心不已, 也让老一辈航建人至今耿耿于怀。作为公司发展转折期的亲历者, 他敢打敢拼、兢兢业业的精神 一直 铭刻在航建的 发展 印记里 ,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航建人 。
扎根龙泉的航建人在随后的岁月中砥砺前行,凭着坚韧的性格不断拿下多个 “第一”,创建了成都市在龙泉 的 第一个先进文明工地,第一个标准化施工现场, 第一个 省优质工程 ; 捧回了 天府杯、楚天杯、芙蓉杯 , 成功获评省文明单位、全国文明单位, 用品质赢得了用户的厚爱和市场的认可。
不忘来时路、不负今朝梦。面对 历史的变迁和 市场经济的 浪潮 ,航建人有过迷惘和徘徊,但更多的是拼搏和奋斗, 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大力协同、无私奉献、严谨务实、勇于攀登”。一路走来,回望 那些经历过的挫折、 奋斗过的足迹,每一步都是成长的蜕变,每一步都是企业壮大的坐标,每一步都是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。
口述:杨富有、董世文、刘元文
整理:张鑫